网络舆情案例之——完美榜样人设翻车启示录

作者:时间:2021-12-11点击数: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李娅琦

编辑:陈海玲(实习生)|责编: 李娅琦

近日,“援鄂最美女护士”在被求婚后,由于被指出身份资质造假、婚内征婚、债务等问题与争议,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与持续讨论。伴随个人、医院、所在单位回应发声后,事件舆情热度仍处高位。沸沸扬扬的舆论背后,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新梳理与深思。


“最美护士”如何走进大众的视野?


20202月,在国内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江苏南通的“95后”护士于鑫慧独自一人从南通辗转前往武汉,在康复隔离点做了51天医护志愿者。于鑫慧作为“95后”“千里走单骑”“逆行武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最美逆行者”“最美抗疫女护士”等荣誉也接踵而至。



107日微博话题#想当军嫂的抗疫女护士被兵哥哥求婚#登上热搜榜单讨论量为1.1万,阅读量达8263.9万,1010日多家媒体发表“全网祝福”内容,将舆论推升至第一波小高潮。

然而,在1013日,就有网民爆料称报道中那位想当军嫂的女主人公曾结婚生子、并因以丈夫名义借贷不还而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单,微博话题#想嫁兵哥哥的援鄂女护士身份造假#热度迅速攀升,讨论量为3.4万,阅读量达9.3亿。

1014日,红星新闻与事件当事人取得了联系,对于网络上的传闻,当事人以短信回复:“公道自在人心,清者自清,网上夸大的那些事情,有侵权,有诽谤,有造谣,对我造成的影响,对比(此)我必定会追究其法律责任!”事件舆情在次日达到波峰。


舆情热度走势图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随着1017日晚“最美抗疫女护士”所在单位发表官方声明,网络舆情进一步发酵,微博话题#于鑫慧工作单位发布情况说明# 目前讨论量为2万,阅读量达4.5亿。

所在单位:应以包容心态引导年轻人健康成长

1017日晚间,“最美抗疫女护士”所在单位洋口镇卫生院发布官方声明对舆论关注的私德问题、债务问题等一一作出回复,并呼吁网络包括全社会应以包容心态引导年轻人健康成长,更好服务社会。

声明一出,舆论风向立刻划分为明显两极:反对者指责当地卫生院,只表其功,对其过一笔带过、和稀泥,称让人有种是非不分,赏罚不明之感。反对者多着眼于“最美抗疫女护士”的“私德”问题,并为其他逆行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抱不平。

而支持声音则认为,该声明体现了镇中心卫生院包括院领导为担当者担当的精神,并指出:“最美抗疫女护士”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只身一人进入武汉,在两家隔离酒店做了五十多天的志愿者,而且据反映,没有受到任何投诉,服务质量尚可,这是事实。《深圳特区报》评价该声明“有责任、有温度、有人性”,为公众提供一个客观审视“最美护士翻车事件”的视角,并顺应声明呼吁秉承理性的原则“公域的归公域,私域的归私域……宽容可以宽容的,赞扬值得赞扬的”,这也是一个社会应有的温度。

以果推因:挺身而出还是个人炒作?

随着“最美抗疫女护士身份造假”信息的不断发酵,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出现向前细究这位“95后逆行者”的作为,指责其在没有护士执业证的情况下堂而皇之地接受“最美逆行女护士”的各种美誉,以抗疫为噱头广泛参与网络营销,以疫情时事为热点炒作个人形象、攫取个人利益;甚至出现“她一开始去的目的是什么,有待考量”的声音。知乎网民@岳京杭:其实她做的并不是最艰苦的岗位,工作内容也相对外围,在当时的环境下,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比她艰辛比她贡献大,包装多于实干,善于表演的于小姐抓住了机会,被选中成了正面典型。”

《南方都市报》评论认为这种事后的道德苛求显得有欠厚道,“她曾经为武汉‘拼过命’,并因此收获社会声誉,这是彼时社会对抗疫壮举的褒奖。而其在抗疫中的个人表现,与抗疫选择无关,而且也不适合用所谓理性人的视角与逻辑去复盘其彼时选择‘逆行’的动机:是‘冲着工资高去的’,还是所谓‘破罐破摔、看淡生死’。”

面对网民指责“最美抗疫女护士”这种“博出位”的手段与“上海拼单名媛”并无差别,@尼古拉秀才认为:“‘最美抗疫女护士’不可能控制局势的发展,她更无法确定,病毒会不会侵入自己。在城里人往外跑的时候;在外省人对湖北人避之不急的时候;在很多地方直接把路拦腰截断的时候;她去了。待了56天。我觉得,哪怕她真的早就写好了各种剧本,用思维导图推断了各种可能,但相比名媛们,她真的很高大上。毕竟,没有任何人,愿意拿自己生命换取名利。如果命都不在了,名有何用呢?欠债离婚插足,不过是别人每天都在上演的戏码,并没什么特异性。所以,别拿翻车之类的来揶揄她了。”

“最美护士翻车事件”是社会浮躁心态的缩影?

纵观整个舆论发展态势,公众对于“最美抗疫女护士”的评论实际已脱离“个体”行为,更多从“典型”“榜样”的维度出发,因此产生对社会道德的巨大冲击。《羊城晚报》评论员指出:“人们习惯了高大全的英雄叙事模式。一说到正面典型,其一言一行,都必熠熠生辉,其进退取舍,都必舍生忘死。正是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一旦正面典型有负面消息传出,对于怀抱理想主义的人们来说,幻灭感如浪如潮。”

部分公众更将“最美护士翻车事件”放大为当前社会浮躁的一个缩影。微博网民@hanyuyu512指出:“善恶共存于一身,不就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人之常情吗?最不该的,就是将一个普通人的某些片段无限放大,编织为神话,又或者打下十八层地狱。”无论是“最美逆行”,还是护士资格存疑、被列为失信人、婚内征婚等,这些皆为事实,这些恰恰构成了具象的、活生生的人,有别于一个近乎完美的抽象符号。微博网民@言登指出:“用荣耀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还是慎重一些,因为一旦将各类荣耀套到一个人的头上的时候,他不单单是一个人,他会成为一个榜样。”而公众习惯性地会将完美的期待投射在“榜样”的身上,一旦“污点”出现,人设“崩塌”、事件“反转”也就如海啸般蜂拥而至。

榜样英雄是否应该是“完美”的?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认为:“这件事之所以成为舆论焦点,是我们的社会存在两极思维并且它们彼此碰撞的结果。一篇‘正面报道’出来,整个舆论氛围会倾向于将它典型化、示范化,某种光环会自然不自然地落到报道的主人公头上。反之,如果一个人被发现有需要社会批评的表现,他也极容易被脸谱化,全盘否定。这样的两极思维不符合人性的基本面貌,它会让正面角色在道德上不堪重负,同时可能造成一些道德上有瑕疵的人被过度批判。”《河南日报》也发表评论指出:“黑白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种颜色……‘最美护士’不一定是‘完美护士’。”

正如《羊城晚报》评论:“人们不应以最美抗疫女护士私德有亏去抹杀其50多天志愿者的奉献,同时,人们也不应因其身上90后、颜值高的标签而‘一战封神’。”对于每一个疫情下的逆行者,都值得尊重,她大义无私,私德有瑕,肯定她曾经的付出,但是也谴责她的谎言,功过分明,才是社会该有的态度。

“最美护士翻车事件”各界应当反思什么?

《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指出,“最美护士翻车事件”本身并非“难以想象”的事情,但公众的“难以接受”、以及其他负面声音反馈实际上是建立在援鄂行为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基础之上的。

《钱江晚报》指出,在该事件中“值得反思的不仅仅只是当事人,炒作此事者的各方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过早地给“最美抗疫女护士”贴标签、立人设,无视其不完美而将其塑造成完美,这对默默冲在抗疫前线、只做少说的医护人员不公平,但对当事者本人其实也不公平。她本来就是这么一个人,私德有些瑕疵,出于国家社会却有着热忱与忠诚,只是有些人,盲目造神将她捧成了一个完人。”

网络时代,了解一个人的渠道和方式更为丰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大减少。站在舆论聚光灯下的每一个个体都比过往更加多元。“榜样”是一个人,人无完人,大众的期许应当有所调整;但对个人而言,同理,不应存在弄虚作假、博取名利的私心与行为;对于其他社会角色而言,此事更是给予了巨大的反思空间。


版权所有: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豫ICP备14014451号 招生咨询电话:0371-60867529、60867601、60867657